大五柳風景名勝區地處宿州夾溝鎮境內,因主景區龍泉湖坐落在五柳村而得名。位于宿州市市區北約30公里的夾溝鎮,處于徐州、淮北、宿州三市的中心,總面積35平方公里,這里以“山青、水秀、洞奇、泉靈、稻香”而聞名,景區南、西、北三面環山,植物種類繁多,氣候宜人。主景區內龍泉湖碧波蕩漾、水質甘甜,岸邊垂柳、龍柏、雪松相托,景色非常秀麗。五柳礦泉豐富,著名的有呵泉、龍泉、珍珠泉等,屬優質礦泉水;優質的礦泉水潤育了著名的夾溝香稻米,宋代至明、清朝為皇宮“貢米”,素有“一家煮飯十家香,十家煮飯香滿莊”之譽。
五柳風景名勝區,1998年業經省政府批準并公布。其范圍:以龍泉湖為中心,東至206國道,北至曹村閔祠,西至龍脊山(與濉溪縣交界處),南至符離尖山,總面積35平方公里。此區域內既有美麗的自然景觀,又有厚重的人文景觀。特作如下推介,以饗讀者。
龍泉湖:位于夾溝西10華里,五柳村西,又名五柳水庫。龍泉湖是五柳風景區的核心,庫容420萬立方米,無污染、水質極好,常年碧波粼粼,猶如一面巨大的明鏡,鑲嵌于青翠的群山之中。岸邊垂柳、龍柏、雪松相托,景色非常秀麗,此景區經過多年的建設,早已聲名遠播。
珍珠泉:又名篩子泉,位于龍泉湖西面的雛鳳山,終年汩汩冒水,水似珍珠一般晶瑩剔透,故名珍珠泉,泉水冬暖夏涼,寒冷季節,其周圍水草、藻類仍生機盎然。泉水流人圓形鑒池中,清澈照人。
五柳古文化遺址:位于龍泉湖東壩下,為新石器晚期至商代的文化遺址。該遺址東西155米,南北160米,高約1.5米,總面積24500平方米,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馬皇后故里:位于老山口東4華里的前旺村,公元1332年,明太祖皇后馬秀英生于前旺村。洪武二年,朱元璋追封岳父馬二公為徐王,洪武四年始,在前旺村建造徐王府,王府東西長126米,南北寬110米,總面積13860平方米,前為住宅區,后為御花園,現遺址猶存,仍有10多間老屋可供人居住,相傳朱元璋攜同馬皇后來前旺村2次。
老山口:位于鎮疃寺北2華里處,三面環山,一面水庫,奇石臥坡,村四周遍植果樹,堪稱百果園。村中有一棵燕王朱棣手植御石榴。此地正在建設大腳馬皇后紀念園,現已建有馬皇后漢白玉雕像、孝慈千秋牌坊及孝慈塔。公元1382年,“一代賢后”馬秀英病逝,謚為“孝慈皇后”。
徐王墓:位于前旺村南6華里,夾溝新豐西2華里處,龜山東麓,豐山之南。朱元璋追封馬皇后父為徐王,洪武四年,在墓前建廟和祭祀署,永樂皇帝曾多次祭拜,并下令拓展墻桓,廣植花木,“徐園芳樹”為古宿州八景之一。
燕王朱棣騎馬銅雕像:位于龍泉湖東南2華里,尖山口北側偏西,三岔路口的大轉盤內,通高9.6米。燕王是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,也就是后來的永樂皇帝。明洪武十三年,二十一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,鎮守北平,是年燕王率師征北,在符離夾溝一帶安營扎寨,招兵買馬,并帶走了近萬人。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,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,由埇橋區政府投資建造。
鎮疃寺:位于夾溝西北15華里,龍頂山東麓,又名大龍泉寺,唐朝時為流溝寺。白居易常來此游玩,并留下《流溝寺古松》、《亂后過流溝寺》等詩篇。此地有古松、古銀杏、呵泉、水庫,也是香稻米的原產地!盁熕鲁跨姟笔枪潘拗莅司爸。大龍泉寺景區正在建設中。
草場:位于龍頂山西側,白居易曾到此一游,并作五言長詩《朱陳村》。蘇軾有詩云:“我是朱陳舊使君,勸農曾入杏花村”。燕王朱棣征北時這里曾做軍馬草料場,后更名為草場。四面環山,往南有十里長山套,往北10華里便是皇藏峪,此地有古樹、古井、水庫及黑龍潭等。
龜山:位于徐王墓西側,海拔最高處為231.7米,全長有6華里,僅頸部長約1華里,四肢清晰,仿佛正在向南奮力爬行,不能不令人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山上有明代建造的石山寨,山寨北側有一眼龜瘡泉。
秦山寺:位于前旺村西南3華里處,秦山腳下,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此寺內出家。寺前有山泉,山坡上古木參天,郁郁蔥蔥,山下有大面積的果園、水庫,是天然氧吧。
擒龍關:位于秦山寺南,秦山與南寨山的交界處,關口氣勢雄偉,相傳果老成仙后,曾騎毛驢路過此地,并在石板道留下了多枚清晰的驢蹄印子。
閔子騫故里:乃曹村鎮的閔祠村,206國道西側,前旺村東北3華里。閔子騫名損,字子騫,孔子的弟子,名列72賢之首,德與顏淵齊名,閔子以孝名天下。閔祠建于明代,現有房屋15間,歷代碑碣108塊,祠堂內有閔子手植圓柏、銀杏各一棵。閔祠的北面是閔墓,高3米,東西75米,南北40米,四周遍植松柏,“閔墓松風”是古宿州八景之一。
古臺寺遺址:位于閔祠南2華里處,又名閔子騫曬書臺。東邊是206國道,西邊是京滬鐵路,遺址高出地面約10米,東西長約300米,南北寬200米,總面積至少有6萬平方米,系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,距今有8000年。
特色飲食
五柳蘑菇雞
此菜出自埇橋區夾溝鎮五柳風景區,利用山上產的野蘑菇和本地產的農家土雞和山泉水燒制而成,很受來此地旅游者歡迎。它具有雞肉入味而不柴,肉質酥嫩,香辣俱全等特點。
米粉蒸肉
“米粉蒸肉”是傳統風味名吃,據說1958年,國家主席劉少奇,來宿州視察工作,紀錄片“三八河畔”就是講劉主席來宿城三八公社。當時負責接待任務的縣政府招待所制作了“燒雞、米粉蒸肉、羊肉湯、馬蹄燒餅、貢米圓子”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好評,此菜至今非常受歡迎。它具有肥而不膩、軟糯鮮香、回味無窮等特點。
蒸野菜
蒸野菜是我區的傳統美食,咸鮮味美,用葛花、槐花、苦菜、薄荷葉、榆錢、茼蒿構成。
五柳五香兔肉
五柳五香兔肉是我區傳統美食,具有質地酥爛,味鮮醇越嚼越香,筋少,易消化等特點。 典故:兔肉原是我國的傳統食品,外國稱之為保健食品“美容肉”,為人們所喜食,其原因是:兔肉是高蛋白,低膽固醇食物。兔肉含有較多維生素,卵磷脂等。因此,對肥胖癥、糖尿病患者以及對年輕婦女都是理性的食品。
|